大數據是什么?投資者眼里是金光閃閃的兩個字:資產。比如,Facebook上市時,評估機構評定的有效資產中大部分都是其社交網站上的數據。 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yè),那么這種產業(yè)實現盈利的關鍵,在于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Target 超市以20多種懷孕期間孕婦可能會購買的商品為基礎,將所有用戶的購買記錄作為數據來源,通過構建模型分析購買者的行為相關性,能準確的推斷出孕婦的具體臨盆時間,這樣Target的銷售部門就可以有針對的在每個懷孕顧客的不同階段寄送相應的產品優(yōu)惠卷。 Target的例子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這樣印證了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提過的一個很有指導意義的觀點:通過找出一個關聯(lián)物并監(jiān)控它,就可以預測未來。Target通過監(jiān)測購買者購買商品的時間和品種來準確預測顧客的孕期,這就是對數據的二次利用的典型案例。如果,我們通過采集駕駛員手機的GPS數據,就可以分析出當前哪些道路正在堵車,并可以及時發(fā)布道路交通提醒;通過采集汽車的GPS位置數據,就可以分析城市的哪些區(qū)域停車較多,這也代表該區(qū)域有著較為活躍的人群,這些分析數據適合賣給廣告投放商。 不管大數據的核心價值是不是預測,但是基于大數據形成決策的模式已經為不少的企業(yè)帶來了盈利和聲譽。 從大數據的價值鏈條來分析,存在三種模式: 1- 手握大數據,但是沒有利用好;比較典型的是金融機構,電信行業(yè),政府機構等。 2- 沒有數據,但是知道如何幫助有數據的人利用它;比較典型的是IT咨詢和服務企業(yè),比如,埃森哲,IBM,Oracle等。 3- 既有數據,又有大數據思維;比較典型的是Google,Amazon,Mastercard等。 未來在大數據領域最具有價值的是兩種事物:1-擁有大數據思維的人,這種人可以將大數據的潛在價值轉化為實際利益;2-還未有被大數據觸及過的業(yè)務領域。這些是還未被挖掘的油井,金礦,是所謂的藍海。 Wal-Mart作為零售行業(yè)的巨頭,他們的分析人員會對每個階段的銷售記錄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有一次他們無意中發(fā)現雖不相關但很有價值的數據,在美國的颶風來臨季節(jié),超市的蛋撻和抵御颶風物品竟然銷量都有大幅增加,于是他們做了一個明智決策,就是將蛋撻的銷售位置移到了颶風物品銷售區(qū)域旁邊,看起來是為了方便用戶挑選,但是沒有想到蛋撻的銷量因此又提高了很多。 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1948年遼沈戰(zhàn)役期間,司令員林彪要求每天要進行例常的“每日軍情匯報”,由值班參謀讀出下屬各個縱隊、師、團用電臺報告的當日戰(zhàn)況和繳獲情況。那幾乎是重復著千篇一律枯燥無味的數據:每支部隊殲敵多少、俘虜多少;繳獲的火炮、車輛多少,槍支、物資多少……有一天,參謀照例匯報當日的戰(zhàn)況,林彪突然打斷他:“剛才念的在胡家窩棚那個戰(zhàn)斗的繳獲,你們聽到了嗎?”大家都很茫然,因為如此戰(zhàn)斗每天都有幾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樣的枯燥數字嗎?林彪掃視一周,見無人回答,便接連問了三句:“為什么那里繳獲的短槍與長槍的比例比其它戰(zhàn)斗略高?”“為什么那里繳獲和擊毀的小車與大車的比例比其它戰(zhàn)斗略高?”“為什么在那里俘虜和擊斃的軍官與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戰(zhàn)斗略高?”林彪司令員大步走向掛滿軍用地圖的墻壁,指著地圖上的那個點說:“我猜想,不,我斷定!敵人的指揮所就在這里!”果然,部隊很快就抓住了敵方的指揮官廖耀湘,并取得這場重要戰(zhàn)役的勝利。 這些例子真實的反映在各行各業(yè),探求數據價值取決于把握數據的人,關鍵是人的數據思維;與其說是大數據創(chuàng)造了價值,不如說是大數據思維觸發(fā)了新的價值增長。 【正-文-結-束】
大數據時代對企業(yè)經營決策的影響分析偉創(chuàng)軟件 -> 在互聯(lián)網時代獲得數據的方式多樣,獲得的數據形態(tài)豐富,有很多數據只是能夠單純的判斷出結果而無法判斷出處和因果。而傳統(tǒng)觀念是要獲知事情的因果,也就是說不僅僅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而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這一點是非常難以做到的,所以獲得的參考數據在形態(tài)上和數量上雖然獲得了大規(guī)模提升,而對于數據做出合理的審核和判斷也是未來決策者的難題。..
|